风行网 > 侏罗纪公园3D > 《侏罗纪公园3D》之精彩看点

《侏罗纪公园3D》之精彩看点

http://www.funshion.com 2013年8月13日 13:41 风行网

看点一:打造1:1机械暴龙
       做过《异形2》(Aliens)、《终结者2》(Terminator 2: Judgment Day)的Stan Winston Studio,负责制作一比一大小的机械恐龙,它们都需要是能够快速走动的巨型机械人,另外,当然少不了要放上非常逼真的特技化妆。Stan Winston率领队员进行了一整年的数据搜集,包括参考大量书籍,参观博物馆及与学者对话等,据悉队员之中,更分开画师和机械工程师,其中“暴龙组(Team rex)”便已包括12名操作员工,可以想象花了多少人力物力!  
       最后,他们真的把6米多高的机械暴龙成功打造出来!由玻璃纤维和近1500公斤黏土制成的6米高暴龙,外皮是弹性乳胶,由画师用大量颜料粉饰肌肤,内部是原理来自军事用途的水压技术机械操作。暴龙站立的平台以及暴龙本身,也分别有计算机板作摇控。
       此外,也有其它体积的机械暴龙,以配合不同场面和镜头,作木偶拍摄之用。其中一只小型的名为“Waldo”,便负责彩排,让计算机把其动作记录下来,再由6米高一比一版本来完成最后的动作,恰如拍摄真人电影一样!
       为了《侏罗纪公园》,Stan Winston Studio总共聘请了60名画师、机械工程师、木偶师。除了暴龙,机械模型还包括1.8米高的速龙、长颈腕龙、病倒三角龙、鸡冠龙、双脊龙以及速龙宝宝,全部都在电影内担演重要角色!
 
看点:细节令人不寒而栗 换成“真实”恐龙嘶叫
       景深调校团队用上了Stereo D的知名软件VDX,团队中的VFX人员在必要时,会替画面中的对象如烟、火、雨等,作3D增强效果 。而最后,便由绘画师团队替每个镜头作最后修饰,或填上仍然欠缺的信息。戏中的雨或树叶,更成为“3D转化”制作中至关重要的影响部分,这一次团队可说是面对重大考验!此片更成了3D转化影史上,动用最多“雨点”的一出!说穿了都是为了令人更加像置身公园之中。此外,这一次“3D转化制作”团队,还同时把20年前恐龙的比例加大,进一步让人感受他们就是如此逼近。
       相比20年前,《侏罗纪公园3D》中的暴龙,无疑更加令人感受得到暴龙来袭的亲身恐惧感,来自大象婴儿的暴龙吼叫声,经声效师重新剪辑拼接,更几乎完全等同真实恐龙的嘶叫声音,观众坐于影院之中,将前后左右感受到被暴龙吼叫声“包围”,它,就在你前方……!
 
看点:保留20年前原版味道 加强落雨效果
       当初斯皮尔伯格与幕后团队创作《侏罗纪公园》,便早已置身在Stan Winston的3D立体布景之中,像是百分之百真实的恐龙就竖立在他们众人眼前,再配合ILM开天辟地的CG特效,某种程度上,早已“铺垫”了今日《侏罗纪公园》作“3D转化”的制作基础。话说斯皮尔伯格在20年前设计戏中镜头的时候,便将暴龙和速龙攻击主角们的场面,打造得十分具有三维效果,而当画面要转化成3D版本,斯皮尔伯格当日的决定便成为了Stereo D的重要基础,某种程度上也令“3D转化”《侏罗纪公园》的工序更如虎添翼!
       3D转化工序动用了超过700名动画师把电影中的大小人事物作细分,先加强每个画面构成部分的细节,继而再加强镜头的景深程度,再把不同物像分列作前、中、后景等,作3D转化处理。而斯皮尔伯格强调的是,万万不可以改动20年前原作的画面构造,千万不要“多此一举”加进任何崭新改良的元素!一切只以把原版已有的巩固起来便可,所以,暴龙在黑夜首次“暴走”的一幕,下雨的效果加强了,但依然无损镜头正是要让今日观众,逐步感受暴龙随时杀到的惊栗感觉。

“3D转化”花了9个月才完成。要将今日最新影片作“3D转化制作”,多数是拍摄和转化同时互动进行,但Stereo D却花了多个小时,甚至一整日的超长时间,不断接下原版部分,包括片名卡等,而且原来胶卷负片的保存质素、片长和影片内容等,也变化莫测,毕竟20年前的技术,绝非能与今时同日而语。而Stereo D团队接收下原版的全数2D画板后,便把画板转化成可加后期改动的系统之中,之后转描和景深调校团队便开始繁重工序,先将原版的组件打散,再重新合制成电影的不同画面。 

 

更多